首页 > 经验交流 > 典型经验

五老助力兴产业  构筑育人新平台

时间:2022-07-28浏览:14737次来源:松滋市关工委

五老助力兴产业  构筑育人新平台
——松滋市关工委关于探索“三强三抓”产业育人模式的汇报
(2022年7月7日)
松滋市关工委主任  胡婷悦

       松滋地处鄂西南,国土总面积2177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辖2个街道、15个乡镇和1个省管开发区。2021年,松滋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当前,松滋正全面“主攻产业”,加速冲刺“全国百强”。
       松滋市关工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关工委“以产业育人为抓手,深化五老关爱工程”的工作要求,服务松滋“主攻产业”、冲刺“百强”的发展大局,以“三强三抓”模式推进“助力产业育人、助推乡村振兴”五老关爱行动(以下简称“双助”)。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敬请各位领导、同仁指导、指正。
       一、聚力“三强三抓”,夯实“双助”基础
      松滋市关工委深入剖析松滋农业产业现状,认为松滋农业产业虽然呈现“基本盘”稳固、“特色化”明显、“新产业”蓬勃等良好态势,但也存在产业特色不足导致产业发展规模不大,产业人才支撑不足导致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技人才培训不足导致新型农民发展不够等短板。而松滋全市4000余名 “五老”志愿者,他们政治上素质高,业务上经验多,地缘上人脉广,时间上空闲多,具有很大的服务产业、服务育人的优势。据此,松滋市关工委深度谋划、主动作为,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确立了“助力产业育人、助推乡村振兴”五老关爱行动计划,制定了“十百千万”的“双助”目标。即三年内,建好十大示范产业,培育百名青年人才,推动千名青年返乡创业,形成万亩(头)农村高效产业基地。松滋关工委锚定“十百千万”总目标, 全面推进“三强三抓”模式。
       (一)强化“三个保障”,高位聚能推动。一是强化组织保障。落实“三专”,织密责任网。市级层面有专班,成立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分管副市长和市关工委主任为副组长,关工委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专班;乡镇(街道)层面有专干,乡镇(街道)关工委组织骨干人员充实专干队伍;产业基地有专人,一个示范产业基地,配一个市级五老科技团队和一个市直对口联系单位。落实“三会”,实施组合拳。“启动会”抓纲带目,确立一年打基础、两年育典型、三年见成效的路线图;“工作会”重点突破,市领导带领专班,直面短板,现场解剖,当场解决问题;“联席会”拧绳聚力,组织成员单位及各乡镇、科局,集体问诊,合力攻坚。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市委办制发5号文件,市政府出台《松滋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创业、扩大就业的实施意见》,积极为返乡创业青年落实各类创业扶持政策,确保返乡1人留住1人,创业一家成功一家。市乡财政和各科局在项目和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对于确定的“双助”产业,市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在高标准农田改造、横渠道路整治等多个项目上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市商务局设立了专项资金,扶持返乡青年电商创业。各示范产业对口联系单位做到基地经费有保障,年年有增长。三是强化人才保障。市关工委组织30余名退休专家,成立科技培训指导服务团队,深入农机、农技、畜牧、水产、瓜果、林木、蔬菜等产业。乡镇(街道)组建“五老”专家产业育人服务工作小组,目前共有100余人积极扎根“双助”主阵地。
       (二)抓好“三个工程”,聚焦重点发力。一是抓“乡情桥梁工程”,引才回乡。“双助”行动,首先必须有一批积极投身产业的年轻人,热爱乡村,热爱家乡,回乡创业兴业。松滋关工委积极架设乡情亲情“桥梁”,吸引有志青年回乡创业。乡镇(街道)“五老”团队与乡村振兴局驻村工作队,通过建家乡群、写节日慰问信、开回乡座谈会等形式,厚植乡愁情怀,点亮回乡热情。一年多来,全市“五老”与在外青年建家乡联系群246个,春节前每个乡镇(街道)都给在外务工青年写了慰问信。湖北诺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由返乡青年杨世海等创办,在各级关工委的动员下,近百名返乡大学生入职诺缘电子,2021年实现销售总额5000万元。全市召开返乡青年座谈会30多场次,动员吸引了大学毕业回乡、在外务工青年返乡创业达600余人。二是抓“全面培训工程”,育才兴乡。搭建培训平台。主要是志愿“云平台”和职教平台。松滋是荆州唯一的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市,关工委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联合搭建培训网。群众通过“云上松滋”文明实践平台,发布技能培训需求,属地“五老”科技服务团队第一时间认领,组织专家上门培训。为给新生产业提供数量充足和适应现岗的劳务人才,我们充分利用市职教中心的培训功能,对各村有培训需求的青年组织岗前培训。自去年以来,开展涉农专业技能培训9班次210人,开展创业等专业技能培训18班次493人。优化培训模式。集中轮训。各地利用农闲季节,集中培训一学就上手的实用技术。南海镇围绕虾稻、柑桔、莲藕、优质粮油分片开展培训20次,1800余人参加培训学习。万家乡聘请市科技专家,用半个月时间为青年农民讲授养猪、鸡、鱼、虾和柑桔种管科技知识,参训500余人,个个都领到了结业证书。对口实训。松滋共有625家“六有”家庭农场、107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54个休闲农业点。以新型农业为重点,“五老”科技服务团队及时收集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休闲农业点的培训需求,科学制定培训方案,合理规划培训课程。一年多来,全市已有10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对口培训”解决了技术难题。拓展研训。突出新技术开展培训,我们利用市智科农服专业合作社的无人机、耕种机、插秧机、收割机和秸秆打捆机等农服机械,以新型农机的实践操作、保养维修为重点,分10批次培训300余人。突出新产业开展培训,重点是对热心发展电商产业的返乡青年进行电商营运、后台实操、抖音操作、农产品安全质检、脚本写作、营销技巧、大片拍摄剪辑等综合内容学习培训,共举办电商培训班15期,2000多人参加培训,其中近300人创办了电商产业实体。突出校企联合开展培训,市职教中心与本土企业实行联合办班,定向培育400余人,实现育人、用工、就业三赢,受到本土企业热烈欢迎。三是抓“三送服务工程”,送才暖乡。送科技下乡。市“五老”科技服务指导组紧盯斯家场镇万亩油茶,把管养技术送到4个村100名余茶农手中。全市稻虾种养第一村——纸厂河镇桂花树村,市“五老”科技服务指导组泡在万亩稻虾田里,现场解决稻虾种养技术难题,村民人人都说好。送服务上门。陈店镇大学毕业返乡青年程方平,创办苗木专业合作社,面临科学灌水管理、病虫害科学防治、容器苗的移栽管理技术、土地流转矛盾纠纷、销售市场拓管和资金周转困难等六大难题,镇“五老”服务队听闻后马上对接、全面化解。该产业现有社员500余户,苗木基地1万余亩。培育了上百名青年农民发展苗木,年销售额过亿元。卸甲坪乡青年黄飞,返乡创办足球加工厂,“五老”服务队帮其解决了创业基地及厂房改造,现已安装2条生产线,销售订单已超20余万。送温暖到家。在发展合作社过程中,市镇成立了“五老”专家服务小组,对接产业所需,及时为产业发展排忧解难,“五老”关爱服务作用不断突显。如八宝镇中洲村原村党总支书记、村关工委副主任王国安帮浩伟、柴睿家庭农场流转土地并协助办理家庭农场营业执照;五老志愿者老书记龚才鄂,主动联系市自规局为李娇家庭农场落实新建大棚配套设施项目;镇关工委主任、退休干部梅成良热心为瓜农请来了市专家团队,解决西瓜生长期叶黄等病虫防治疑难等。五老通过关爱服务作用的跟进发挥,协助合作社整合各类资源,形成了人人重视参与,事事关心支持的关爱服务合力。
       二、着力“四个一批”,提升“双助”质效
       我市“三强三抓”模式推进“助力产业育人、助推乡村振兴”五老关爱行动实施以来,着力形成了“四个一批”, 促进“双助”落地见效。即培育了一批创业典型、吸引了一批返乡青年、培训了一批实用人才、带动了一批致富能手。全市上下组织“双助”五老志愿者1000余人对口联系示范产业和“双带”创业青年,组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多人对口服务示范产业,现有600多名在外务工青年回乡选准产业投身到了乡村振兴的主战场。120余名被选为村(社区、居)干部或后备干部。
       八宝镇“瓜瓜椒”关爱产业示范基地,是由返乡青年廖向荣领办,由过去“麦瓜棉”露天种植向“瓜瓜椒”设施种植模式转型的示范产业基地,西瓜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5000亩以上。现建有大棚1402个,棚建面积1000亩,带动吸引116名青年村民返乡创业、创办26家家庭农场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靠自家地致富的多年夙愿。
       老城镇白龙埂村柑橘合作社,在五老服务队帮助下精心制定了柑桔产业远景规划及实施方案,吸引了百余名从业人员选择柑桔种植并入股柑桔合作社,助力争创国家级专业示范社。涴市镇青年杨威全面扩大水蛭基地,成为返乡创业领军人。湖北沫谷米家食品有限公司是由八宝镇返乡青年郑海波独资创办。他精心打造“原味米浆”“紫薯米浆”、葛根等系列特色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畅销全国各地。去年,生产总值近1000万元。既为本地优质大米拓宽了销售渠道,也为当地村民就业致富提供了便利条件。
卸家坪土家族乡90后青年谭青青,返乡创建卸甲庄园,占地120亩的“农业+度假+文创+研学+运动”五位        一体的复合产业园,成为网红打卡地。乐乡街道中水桥村大学生冉家俊,回村成立了蜜柚专业合作社,蜜柚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带动乐乡街道、王家桥镇周边436户村民加入蜜柚产业发展。沙道观镇90后青年田肯,放弃在外年薪近20万元的收入,返乡创办“邵禾虾稻养殖专业合作社”。
       三、全力“三引推动”,厚植“双助”根本
        以“三强三抓”模式推进“助力产业育人、助推乡村振兴”五老关爱行动的松滋实践,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只有全面践行“三引”,才能厚植“双助”根本,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高效。一是党建引领。产业育人,党建是核心。只有坚持党建带关建,才能解决为什么育人,育什么样人的问题。全市各级党组织发挥堡垒作用,各科技服务团队、志愿团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培养懂技术,会创业,品行好的好苗子,是做实做优产业育人的关键。二是产业引路。产业育人,产业是基础。必须有发展的导向性、谋划的科学性、市场的敏锐性,因地制宜选择好产业、培育好产业、壮大好产业。三是人才引流。产业育人,人才是主体。必须千方百计引回人才、留住人才、培育人才。
       四、加力“四个重点”,释放“双助”动能
中办国办文件指出:要发挥“五老”在乡村振兴中的服务和推动作用,助力培养有理想、懂技术、会管理、会经营的乡村新型青年人才。这次培训,更使我们深受教益,深受启发,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产业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
       下一步,松滋市关工委将按照中办国办文件和省市关工委要求,将围绕“四个重点”持续加力,进一步释放“双助”动能,形成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一是进一步加大产业育人人才培训力度。实现返乡青年全覆盖、创业骨干全覆盖、青年农民全覆盖。二是进一步加大五老下乡指导力度。我们将积极探索出台相关措施,创新激励机制,全面激发五老服务产业育人的积极性,让指导更深一步,关爱更深一层。三是进一步加大在外务工青年返乡创业力度。我们将全面拓宽吸引人才回乡的渠道,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投身家乡发展。四是进一步加大“双助”典型培育推介力度。实现媒体平台有“交响”,社会大众有“影响”,干事创业有“回响”。推动青年产业大军,在深耕产业上有“盼头”,在个人事业上有“甜头”,在投身发展上有“劲头”。
       各位领导,同志们,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松滋关工委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关工委的具体指导下,不忘初心,矢志奋斗,奋力做好产业育人大文章,书写“双助”关爱新精彩。全面汇聚“五老”力量,燃烧“余热”,奔跑“余力”,沸腾“余晖”,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