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交流 > 典型经验

宜都办满意提案 助推青少年成长环境优化

时间:2018-09-03浏览:3369次来源:宜都市关工委办公室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影响,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致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宜都关工委从参政议政的高度,向李露等8名政协委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四项建议,形成宜都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提案第67号<<关于优化未成年人社会成长环境的建议>>,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副书记王世斌同志亲自批示,此提案由市关工委牵头主办,市文明办、教育局、文体新广旅游局、司法局等单位会办。针对各位委员提出的宝贵建议,关工委组织会办单位开展调研走访、广泛征求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和边办边改的原则,采取四项措施,并加大落实力度,逐步优化了全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

    一、完善 “三位一体”机制,进一步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

    (一)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一是明细成员单位职责。市委明确市文明办、教育局、政法委、关工委、团市委、妇联、公安局、司法局、法院、检察院、工商局、食药监局、卫计局、文体新广旅游局等部门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并划分其具体职责,做到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坚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分析和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和问题,及时解决共性问题和难题。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共育机制,做到协同育人。三是完善文明单位考核机制。从今年起,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履职情况,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机关事业单位年终奖励工资挂钩。

    (二)突出重点,发挥教育部门和学校主渠道作用。一是规划先行。市教育局牵头制定《20182022年宜都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五年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原则、任务和具体措施。二是强化阵地。即通过幼儿园和中小学落实立德树人方针,从小抓起、从细节着力,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要采取六项举措抓实抓好,即通过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做到课程育人;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做到文化育人;丰富德育载体,做到活动育人;拓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阵地,做到实践育人;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管理育人。

    (三)立足家庭,注重第一环境的育人功能。一是成立家长学校,实现全覆盖。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指导家长掌握科学教育方法,更新家长教育观念,引导家长在言传身教的前提下,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生理特征,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提升家校共建融合度。二是扎实开展家庭教育试验区工作。教育部门协同共青团、妇联和村、社区密切配合,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和“智慧家长”公益培训活动,推广家庭教育成功经验,切实提升家长教育子女综合素质。

    (四)依托社区,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优化社区环境,实现学校与村、社区双向互动。我们先后在村、社区内设立红领巾社区德育工作站、青少年校外辅导站等站点,凝聚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的合力。还采取网格化管控等措施,在不同村、社区共建成178 个留守儿童亲情连线室和留守儿童管护中心,开通155个“亲情视频”窗口,接通195部“亲情电话”,防止留守儿童道德关爱缺位、道德教育缺位的现象发生。

    二、标本兼治,规范校外托管机构管理

    (一)摸清底数,掌握情况。今年3月到5月,组织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加强源头管理,对全市范围内校外托管机构进行一次摸底排查,全面掌握我市8个乡镇(街道)154家学生托管园(其中陆城城区116家,枝城镇23家)情况,从业人员415人,入托学生4852人。并对154家校外托管机构地址和基本情况逐一登记造册,建立详细档案。

    (二)部门联动,加强执法。今年6月,由市政府办牵头,教育、工商、公安、食药、安监、消防等6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围绕托管机构基本条件、标准、饮食安全、食品卫生、治安、消防安全等6个方面进行全面检查,查处问题和隐患201个,依法下发了整改通知书154份,实行限期整改销号制,并将检查结果存档备案。对违规经营、不受监督检查或拒不整改的托管机构坚决予以取缔。依法取缔无工商营业执照的托管机构13家,限期责令整改无餐饮服务许可证和许可证过期24家,责令122人限期办理健康证,助推校外托管机构身份合法化、经营规范化。

    (三)建章立制,注重监管。修订完善了《宜都市托管园管理暂行办法》,提高了校外托管机构的准入门槛,对其性质、开办条件、审批程序、监督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强化了举办者的直接责任、托管园属地所在政府的主管责任和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能,为规范管理提供了依据。目前,正在部分乡镇探索乡镇集中托管或校园托管模式,为学生课外学习、娱乐和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

    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将校外托管机构纳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开展定期、不定期监督检查,实施动态管控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限期督办,促进校外托管机构健康发展,切实解决广大群众的后顾之忧。 

    三、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准

    (一)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

    一是紧扣核心价值观主线。始终抓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未成年人这条主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活动全过程,内化为未成年人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致力把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当作根本任务,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是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和传统节日,组织未成年人广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清明“网上祭英烈”、学习和争当美德少年、“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生态小公民”、入队、入团和成人宣誓等主题实践活动,使未成年人在活动中获得切身感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推动道德教育日常化、生活化。开展以“读《围炉夜话》、颂文明家风、赞‘五美’之星”为主题的征文、演讲比赛活动,让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教育入脑入心。

    三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围绕立德树人宗旨,开展经典诵读、戏曲进校园、法制进课堂、优秀童谣征集、中小学生艺术节等活动,增进未成年人对中华优秀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同。

    (二)常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

    一是开展“文明宜都、创建有我”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师生走街串巷,宣传志愿服务精神、站岗值守交通亭、义务打扫环境卫生、督导整改不文明行为,带动普通群众和市民主动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着力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品牌。

    二是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对照文明校园“六好”标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及志愿服务活动,营造风清气正、文明向善的校园环境。力争经过5年的创建活动,宜都市文明校园全覆盖,宜昌市级达到15所,省级达到2所,力争有一所国家级文明校园。

    (三)实施“一校(社区、部门)一品”战略

    一是积极启动“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活动。市实验小学开展“文明马拉松”---十二加油站体验活动,注重培养学生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师生文明素养明显提升,形成了鲜明的德育特色。胡诗雪等6人被宜昌市、宜都市文明委评为“美德少年”。“文明马拉松”德育创新案例荣获湖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二等奖、宜昌市一等奖、宜都市特等奖。2017年市实验小学被评为宜昌市德育品牌学校。陆城一小开展“生态童年”实验探索与实践,着力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该项目研究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被中央文明委评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还有杨守敬小学“做守敬爷爷的好娃娃”、宜都外校“生命教育”等德育品牌受到上级表彰。宜都市教育局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到目前止,全市已有2所宜昌市德育示范学校、3所德育品牌学校。

    二是组建“希望家园”,助力关爱留守儿童。整合民政、妇联、综治办、共青团等部门资源,开展“希望家园.彩虹行动 ”活动,筹集近20万元资金,组建25个希望家园,助力关爱全市1109名留守儿童,让每位留守儿童快乐度假、健康成长。全国文明村---五眼泉镇响水洞村发挥“五老”和“五美之星”作用,争取企业和爱心人士支持,筹集7000元资金及物质,倾情为本村近40名学生打造“希望家园”,其经验在全市推广。陆城街道八字桥社区党员刘金传在社区组建“爱心家园”,常年接纳和帮扶小学生69人,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荣获“宜都市道德模范”和“宜昌市好人”称号。

    三是创新方式方法,合力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市教育局会同检察院、司法局成立“法制关爱中心”(市外国语学校)和11个学校分中心,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通过动画片、以案说法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强化学生法律意识,引导学生懂法遵法守法。充分发挥学校法律顾问、法治副校长、司法干警、法律援助的作用,做好校园纠纷调解和普法以案释法工作。市综治委在宜昌市率先启动创建全国青少年违法零犯罪、零伤害社会试点工作,实行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团委牵头、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实现了青少年违法零犯罪、零伤害的基本目标。

    四是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以青少年活动中心为阵地,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常年开设“杨守敬公益培训班”,对留守儿童实施免费培训。推进博物馆、杨守敬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杨守敬书院、正国博物馆、潘家湾土家族乡民俗博物馆、乡镇(街道)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全部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积极参与配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市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每年组织未成年人参加业余音乐、舞蹈、绘画等文艺表演、比赛,积极开展艺术培训、社会实践及民俗文化等活动。市图书馆开设少儿阅览室,免费提供图书,开展趣味阅读和阅读征文比赛。利用假期,为未成年人播放优秀少儿动漫影片,进行绿色网络指导,丰富学生课余活动。充分利用全市研学旅行基地,积极开展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活动。市关工委联合教育、民政、文体、共青团、妇联等单位积极开展活动,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大力支持,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工作格局。

    四、实施“净网空间”行动,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落实业主主体责任。结合文明创建工作,组织专班对全市网吧营业场所、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戏游艺等场所的“未成年人禁入”标识进行了规范,增设相关宣传标语500多条, 将对未成年人的“净网”宣传教育,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家庭。加大对“12321网络举报中心”的宣传力度,特别是要让学生家长发现一起,举报一起,让网络垃圾能得到及时有效清理,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有益的上网空间。

    (二)强化社会责任,划定网吧经营红线。结合证照年审和专项整治,对文化市场经营业主进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业主守法经营和底线意识,增强社会责任,严把“黄赌毒”流入关口,给未成年人搭建绿色的网络空间。

    (三)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市文体局、公安、消防等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采取日常检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增加日常检查频率,对违规经营行为,严格按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规定立案查处。今年来,我们已对2家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未进行实名制登记等违规行为进行立案查处;联合公安、消防等部门先后开展了文化市场“文明城市创建”行动、中高考期间文化市场整治、暑期集中行动等网吧专项整治行动,有力促进了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的文明规范。

    (四)积极依靠社会力量,协助参与网吧监管。积极协调相关乡镇和社区,聘请“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63名。举办了2018年网吧监督暑期行动培训会,现场培训25个网吧业主和63名“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有计划分步骤开展网吧监督暑期行动。同时,通过聘请公益性岗位10人,常年参与文化市场协助监管,促进了常年监管督察与专项治理相结合。今年来,参与行动百余次,为执法大队提供线索2条,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得到明显好转,网络空间得到了有效净化。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