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至18日,省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省关工委副主任马在学,省关工委副主任刘传铁一行赴宜昌市及所辖部分市、区调研关心下一代工作。
调研组一行深入西陵区绿萝路小学、窑湾街道峡州社区,枝江市马家店街道熊家窑社区,宜都市陆逊中小学、市外国语学校、锦江社区,详细了解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情况,并现场参观猇亭区长江大保护教育基地,实地察看土老憨“产业育人”工作现场及枝江市老年大学、宜都市老年大学等阵地建设情况。调研组在宜都市召开座谈会,听取宜昌市和宜都市关工委及成员单位工作情况汇报。
调研组指出,近年来,宜昌市及宜都等市(县)关工委在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关工委工作会议精神,呈现出工作格局好、运行机制好、工作抓手好、“五老”队伍好、工作成效好的良好局面。
调研组强调,各级关工委要认真学习贯彻全省工作部署,抓好全年工作落实。要进一步凝聚协同育人的共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明确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充分认识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到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同向同行、协同发力,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是破解当前中小学生面临的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细化协同育人的工作方案。围绕协同育人的目标、项目、步骤,与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确保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模式更加成熟。要进一步畅通协同育人的渠道。学校发挥立德树人主阵地作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单位各尽其责,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市、县关工委要主动与教育等部门进行工作对接,畅通工作渠道;要发挥“五老”作用,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宣传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要进一步提升协同育人的质效。强化有序协同,完善工作机制,实现科学统筹,力戒形式主义,最大化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整体效应,确保工作质量,实现育人需求与育人资源的精准匹配。要进一步整合协同育人的资源。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助力以学校为中心,以区域为主体,通过整合相关部门、学校、家庭、街道社区和社会资源单位等各方力量,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要进一步推广协同育人的经验。深入宣传关工委和“五老”助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行动举措、实际成效和典型案例,强化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营造全社会参与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省关工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史正明参加调研活动。宜昌市委副书记谭建国,市政协副主席柳兵,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商亮,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市关工委副主任徐进军及市、区相关负责同志分别参加座谈或调研。